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中心动态
精准施策抓产业 助农增收奔小康 --荆州住房公积金中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荆州日报 | 发布时间:2020-08-21 15:25

       (本网讯 信息员:李翮)八月的石马村,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香味。走在笔直的田间小路上,一侧荷花碧叶连天,另一侧,青金相接的麦浪涌向远方,轰隆作响的农机奔驰其间,收获着希望。

“走,去老乡家里看看。”作为荆州住房公积金中心驻石马村扶贫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党员干部,王晓东每天雷打不动地要去走“亲”访 “友”。

王晓东介绍,他是公积金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2018年加入工作队,石马村的变化,他看在眼里。近年来,在公积金中心的领导下,石马村通过抓党建、拔穷根、兴产业,一步步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于2019年实现了整体脱贫的目标。

抓党建 持续固“根”铸“魂”

“以前的石马村穷出了名,是‘麻木’都要绕道走的地方。”贫困户耿怀连说,石马村过去农作物基本只有水稻,其他作物少之又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了一整年,收入却只能勉强度日。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指出明路,带领他们开拓新的发展路径,这样的苦日子还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2015年,扶贫工作的开展为石马村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在深入研究当地资源情况、产业分布后,公积金中心定下了以水稻种植、虾稻连作为主,莲藕养殖,苗木花卉、蔬菜种植为辅的产业扶贫之路。

为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作为牵头帮扶单位,公积金中心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政策。2018年,公积金中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扶贫专班建设,加速了这一进程。理论学习的不断加强,让每一位扶贫干部的工作做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里,扶贫工作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只有先富脑袋才能再富口袋。一直以来,公积金中心都把精准扶贫工作与党建活动相结合作为重要的精神抓手,通过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工作队成员党性,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通过扶贫政策宣传入户,让扶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逐渐将工作队、村两委、贫困户拧成了一股绳,实现了“三位一体”,让扶贫工作得以高效推进。

扶贫选对路,群众干劲足。在公积金中心的带领下,石马村的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产业种类变得多样化,打破了原本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告别了“靠天吃饭”的窘境。

石马村党支部副书记艾昌丽介绍,现在当地的产业布局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蔬菜大棚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增强了农民的抗灾能力;单纯的水稻种植转变成了虾稻连作,提高了贫困户的基础收入;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的连片种植,帮助农民们实现了快速增收;农业生产方式基本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巨大转变。石马村产业逐渐形成了由点到链,资源要素由散到聚的发展格局。

拔穷根 精准帮扶求实效

基建搞起来,经济才能好起来。

“以前石马村基本只有狭窄的土路,路灯一根都没有。”村民王昌琼说,路太窄,错车都错不过去,晚上更是一片漆黑,十分危险,没有人愿意到石马村来。因此,村民们种出来的大米、蔬菜很难卖出去。同时,村里很多农户没有自来水,平时只能挑水吃,农田灌溉更加艰难,所以大家都没什么干劲。

石马村基建差,群众生产积极性低,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让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近年来,为打通村子发展的道路瓶颈,工作队和村委会利用专项资金逐步硬化了村内所有公路,基本上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实施乡村亮化工程,为石马村主要道路、场所修建了路灯,为村民们照亮了生活。此外,该村还利用农发项目资金硬化疏通排管渠,修建泵站,解决了农田灌溉和排水难问题。

    “现在当然是好啦。”王昌琼说,生产条件上去了,产品销路变好了,让大家脱贫致富有了奔头。

基建只是第一步,群众没病根,才能拔穷根。

为了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近年来,荆州住房公积金中心深入实施“健康扶贫”,组织爱心义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大幅减轻贫困热口住院医疗费用负担,以“健康红利”助力脱贫攻坚。

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王晓东介绍,扶贫先扶志,精气神上来了,脱贫致富之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快。

百善孝为先,因此,工作队将孝德文化的传承作为扶志抓手,在石马村大兴孝德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联合村两委制定了一系列村民道德守则,每年开展一次“好儿子、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

同时,为了让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每月初二,工作队都会组织专人为老人免费理发,风雨无阻。每到此时,老人就会被晚辈搀扶着来到活动现场理发,俨然一场老人们的交流盛会。除此之外,公积金中心每月还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上门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近年来,公积金领导无数次走访入户,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困难,这让我们很感动。”耿怀连说,现在大家都把扶贫工作人员当亲人一样,困难来了,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们。

精神与感情上的富足,极大激发了石马村村民的斗志,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人文环境。

兴产业 铺就整体脱贫路

“党和政府把我们带上了康庄大道啊。”在一座精致的小楼里,石马村的养虾技术指导员严良明感慨地说,由于幼时身患小儿麻痹,左腿落下残疾,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仅靠4亩责任田维持生计,生活一度十分困顿。但是精准扶贫给他带来了转机。

为帮助严良明通过发展产业来脱贫增收,公积金中心、村委会先后带领他到潜江、监利等地学习虾稻连作技术。为支持严良明发展虾稻连作,公积金中心给予其帮扶资金1.2万元。此外,村委会还为其申请了2万元金融扶贫贷款,用于开挖虾池、购买虾苗等。靠着公积金中心、石马村两委的帮助,以及自己埋头苦干的热情,仅一年的时间,严良明就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养殖小龙虾过程中,严良明不断总结经验和做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向专家们请教,他还不时去八岭山镇参加相关培训,逐渐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小龙虾“土专家”。

严良明的成功是石马村大兴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公积金中心带领下,石马村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对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实行土地流转,安排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为贫困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方便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帮助数十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同时,公积金中心指导石马村两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巩固扩大莲藕、芋头种植,发展大棚蔬菜,通过典型带路,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为贫困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帮助每一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掌握一至两门种植技术,实现了为贫困户“造血”。

农产品产的出来,更要卖得出去。今年上半年,为确保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贫困群众不因疫返贫,公积金中心动用一切资源,为石马村农产品拓宽销路:联系合作单位购买爱心蔬菜、帮助石马村建立与城区社区的蔬菜供应关系、发动公积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为石马村农副产品“带货”……在公积金中心的努力下,石马村因疫情影响造成的损失被降到了最低。

公积金中心主任马少华介绍,今年下半年,他们将补齐短板,着力将石马村的现有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让所有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记者:张致远 郭致远 黄致刚)


打印|关闭